當業界將高庫存聚光燈對准經銷商時,來自廠家的庫存數據更讓人揪心。
事實上,今年以來,廠家庫存壓力一直高於經銷商,這是往年很少見到的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廠家庫存增加了近0.2個月,相當於6天的庫存量,這對於廠家是極其龐大的數字。”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本報記者,“廠家已經在控制向經銷商壓庫,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對廠家的抱怨是沒有道理的。”
市場的下滑給剛剛完成或正在進行產能擴充的車企潑了一盆冷水。盡管多數企業對微增長的市場早有預估,但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天來得居然這麼快。
市場遠低於預期
廠家壓力陡增
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今年5月,廠家庫存為0.75個月,相較去年同期的0.57個月增加了0.18個月;而經銷商5月的庫存為1.67個月,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63個月增加了0.04個月。“廠家的0.18和經銷商的0.04不是一個量級的。”崔東樹稱。
據崔東樹介紹,往年同期廠家都有向經銷商壓庫的行為。“比如去年2月,廠家庫存2.2萬輛,向經銷商壓庫14.8萬輛。”崔東樹表示,“往年渠道庫存曲線一向是高於廠商的,今年雖然經銷商壓力始終沒得到緩解,但第一次出現廠家庫存曲線高於渠道的情況,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
原因之一在於,市場行情遠低於大部分廠家在年初的預期,廠家產量與市場需求不符,造成廠家與經銷商庫存雙雙高企。
從汽車產銷前五位的企業來看,市場表現無一例外低於預期。數據顯示,上海大眾在今年前5個月僅實現0.23%的微增。而在年初,上海大眾將2015年銷量目標設定為保守預計190萬輛,力爭200萬輛。如果能夠完成200萬輛的年銷量,其全年市場增幅將達到16%。
而一汽-大眾(含奧迪)在今年前5個月則下滑了3.8%,盡管今年年初一汽-大眾總經理張丕傑曾表示要“控節奏”,對2015全年目標僅定為185萬輛,較2014年微增2.33%,但如今看來,實現目標也有困難。
上海通用在今年前5個月僅實現3%的增長,與年初制定的8%的增幅有一定差距。而北京現代受制於產能瓶頸,年初僅制定了3.6%的增幅目標,但現實卻是1-5月下滑了4.5%;東風日產2.45%的增幅成績同樣低於年初制定的6.38%的增幅目標。
不僅如此,每年6月都是廠家交半年答卷的時刻,是否繼續追求“時間過半、銷量任務過半”的目標值得考量。“廠家如果只是一味地考慮自己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和年度任務的完成,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
擴產方興未艾
減產席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