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汽車
搜 索
車企競相降價或貫穿全年:『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2024-04-30 09:42:57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2024年車市『價格戰』雖遲但到。在二月中下旬比亞迪打響『第一槍』後,自主、合資與『新勢力』紛紛入局。進入三月,車市逐漸白熱化,覆蓋的車型也從新能源蔓延至燃油車,部分車型甚至出現了『一天一個價』的現象。

  有業內人士認為,與去年有所不同,今年車市『價格戰』引發的淘汰賽將進一步加速,可謂『既分高下、也決生死』。有預測顯示,今年銷量前十的車企將佔據接近85%的市場份額,未來幾年,80%的品牌或關停運轉(關閉、停辦、合並、轉產)。

  車市『價格戰』或貫穿全年

  中新財經注意到,相比去年,2024年車市『價格戰』開啟的時間要晚一些,率先降價的車企也不一樣。2023年,特斯拉一開年就迅速推出『歷史最低價』引燃市場;2024年,由比亞迪開啟的『價格戰』,在2月中下旬纔『姍姍來遲』。

  不過,今年車市『價格戰』來勢更加洶湧。有消費者表示,自己經歷了『上午交錢、下午提車、傍晚降價』的尷尬。部分經銷商也表示,與以往有所不同,車企通知降價的消息來得太快,店裡經常來不及跟消費者解釋。

  除了時間發生變化、降價消息來得突然外,有專家表示,今年車市『價格戰』的導火索也與去年有顯著區別。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告訴記者,去年車市打響『價格戰』,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國六A』排放標准車型面臨換代,急於清理庫存,今年則沒有類似的情況。

  因此他認為,今年車市的『價格戰』很可能在下半年也不會『偃旗息鼓』,相反會貫穿全年。

  目的就是為了競爭洗牌

  近兩年,為何車市『價格戰』都由頭部車企率先打響?

  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降價的車型,大多都有類似競品車型。以售價在8萬元以下的比亞迪秦為例,它屬於A級的新能源轎車,細分市場競品眾多,同質化較強。而高端化的產品,例如同屬比亞迪出品的百萬元級別車型——『仰望』,暫時就沒有降價的舉措。

  雖然競爭激烈,但車企爭相湧入這條賽道,根本原因還是這類車買的人多,市場需求大。根據張翔分析,熱銷車型規模經濟效益明顯,每輛車分攤的研發成本、生產成本、管理成本,還有銷售成本比較低,更有競爭力。

  對於頭部車企而言,它降價只不過是在減少利潤,別的車企跟著降價,很可能意味著虧本。張翔稱,『部分頭部車企選擇通過降價來洗牌,打擊競爭對手,這樣做是可以達到預期效果的。』

  『價格戰』孰利孰弊

  顯而易見的是,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戰』是有利的。有消費者坦言,『花更少的錢買更好的車,享受更多的配置,沒什麼不好。』亦有消費者擔懮,『價格戰』會不會導致車企在看不見的地方偷工減料,例如選用較低強度的鋼材,或是降低一些安全配置等。

  在奇瑞董事長尹同躍看來,『價格戰』讓企業很被動,車企如果不應戰,可能就會失去這部分市場。他也同時承認,價格戰是擋不住的。降價拼的是向下的能力,車企還是要拼向上的能力,向上的空間很大。

  張翔認為,上述兩方觀點都不無道理,但車市最終會贏者通吃。頭部車企知名度高,技術水平出眾,具備核心競爭力,能夠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小型車企、部分連年虧損的『新勢力』企業面臨的壓力將更大。

  『借鑒一些成熟市場的經驗,中國由汽車大國走向強國,車企必須要經過「價格戰」的檢驗,通過競爭來優勝劣汰。如果沒有這個過程,中國很可能不會誕生世界級的汽車品牌,也就意味著或許永遠不會成為汽車強國。』張翔稱。(完)

責任編輯:李可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