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汽車
搜 索
全行業掀漲價潮,新能源汽車還『香』嗎?
2022-04-28 11:27:19 來源:大眾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日前,蔚來宣布將從2022年5月10日起對旗下產品價格進行適當調整。其中,ES8、ES6及EC6各版本車型起售價上調1萬元。BaaS電池租用價格方面,長續航電池包電池租用服務費由1480元/月調整為1680元/月。

  新能源汽車漲價潮愈演愈烈。

  原材料大幅持續漲價,新能源車普迎漲價潮

  4月6日晚間,極狐汽車發布公告,自2022年5月1日起,對極狐品牌所有車型進行一定的價格調整,具體調整方案將在2022年4月30日前公布。同日,奇瑞新能源宣布,將對部分車型價格上調2900元至5000元,此次價格調整將於4月7日零時起生效。4月2日,極氪汽車發布公告稱,將於5月1日起漲價,具體漲價方案將於4月30日前公布。3月31日,上汽榮威公告稱,將於5月1日零時起,對旗下榮威i6MAXEV部分車型和榮威Ei5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價格上調3000元至5000元。

  除上述車企外,截至目前已有長城歐拉、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小鵬、哪吒、吉利幾何、零跑、東風嵐圖、長安新能源等近20家車企官宣漲價。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車企官宣漲價的聲明中均提到,漲價原因是受電池、芯片等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等因素影響。

  就在3月份,特斯拉剛剛對美國及中國市場進行多次調價。尤其是在3月10日到3月17日,短短8天時間裡3次上調中國市場產品價格,漲價幅度為1.506萬元至3萬元。特斯拉方面表示,未來是否繼續漲價尚不可知。

  實際上,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都在漲價,直接原因還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包括鋰、鎳、鈷等金屬和化工材料等,加上疫情原因導致物流運輸成本上昇,以及國際局勢導致供應鏈預期不穩,形成了多次漲價。

  供需錯配助推鋰資源暴漲,短期缺口難以彌補

  目前,市場上的電動汽車主要采用三元鋰電池,或者磷酸鐵鋰電池。不論哪種電池,最終都離不開鋰礦。

  2021年8月份,電池級碳酸鋰報價在10萬元/噸上下,到現如今的近50萬元/噸,半年過去,漲幅高達400%。若是從2021年初的5萬元/噸算起,漲幅已經達到了900%,但依然呈現供不應求趨勢。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1月的30萬元/噸漲至40萬元/噸用了一個月時間,而從40萬元/噸漲至50萬元/噸僅用了20天左右。

  今年1月初,倫鎳的價格為20771美元每噸。今天(4月13日),這一價格已經漲到32890美元每噸,三個多月,漲幅高達58.34%。

  據測算,碳酸鋰的單價每漲價10萬元,動力電池每GWh成本增加5200萬元-6200萬元左右。鎳的單價每漲1萬元/金屬噸,則三元鋰電池每GWh成本增加500萬元-750萬元左右。鈷的單價每漲1萬元/噸,則三元鋰電池每GWh成本增加100萬元-400萬元左右。

  此外,碳酸鋰的瘋狂不僅發生在原材料供應端,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領域也同樣如此。此前據央視報道,目前退役電池價格已經超過了新貨。此前最低時,動力電池回收價格與新貨相比只有六成,如今已出現價格倒掛現象,折扣系數超過100%,甚至『120%已經有人敢喊了』,『二手貨』反而比新貨更貴。

  供需錯配是導致鋰資源漲價的核心原因,鋰礦廠在經歷了上一輪周期低谷後產能有限,而新能源汽車帶動鋰電池需求在近兩年爆發。全球鋰礦產能八成分布在海外,尤其澳洲、南美等地區,擴產周期平均在3-5年,短期內難以彌補供需缺口。

  新能源汽車增量持續向好,攤薄漲價成本依然很『香』

  盡管多家車企宣布漲價,但新能源汽車銷量漲勢依舊不減。4月份以來,已有多家新能源車企公布3月份及一季度銷量數據,多家車企創下業績新高。

  4月2日,特斯拉公布2022年一季度產銷情況,今年前三個月產量為305407臺,全球交付量達到310048臺,同比增長67.7%,環比增長0.5%。4月5日,比亞迪發布產銷快報,一季度共銷售新能源汽車28.6萬輛,同比大幅增長423%,環比增長7.6%。

  此外,小鵬、理想、哪吒等造車新勢力一季度累計銷量突破3萬輛。其中,小鵬汽車累計交付量為34561輛,同比增長159%;理想汽車累計交付新車31716輛,同比增長152%;哪吒汽車累計交付量為3.02萬輛,同比增長305%。

  隨著國際油價最近半年從60美元暴漲到100美元左右,國內汽油價格也節節攀昇,給開燃油車的車主帶來不小的經濟負擔。4月13日,山東92號汽油最新價格為8.72元每昇。按照一般轎車每箱油50昇測算,加滿一箱油需要花費436元,平均每公裡大約需要6到7毛錢。而一輛主流的電動汽車,每公裡電費不到1毛錢。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凸顯,攤薄漲價成本後,依然很『香』。

  解局的『鑰匙』在於產能釋放,漲價終極還是消費者買單

  一方面是持續向好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另一方面是鋰、鎳、鈷等上游資源供需錯配帶來的制約。如何疏通這一瓶頸,成為業內人士熱議的話題。

  早在今年兩會期間,全球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的董事長曾毓群就提交了《關於盡快采取有效措施 推動國內鋰資源保供穩價》的提案。他表示:『當前鋰資源供需形勢嚴峻,行業發展面臨挑戰。應加快國內鋰資源勘探開發,保障供應鏈安全,同時應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攻關,提昇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水平。』

  碳酸鋰的瘋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3月16日,工信部明確表示將打擊鋰、鎳等資源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並對部分鋰鹽企業進行了約談,指導鋰鹽企業直接出貨給中游,『希望大家漲慢一點』。

  受監管影響,目前碳酸鋰的價格已經跌破50萬元/噸的大關。生意社公布的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4月13日的價格在48.2萬到50萬每噸。

  種種跡象表明,鋰礦的價格已至高位,炒作風險極大,供需關系也開始重構了。但要解決需求錯配的矛盾,中期還得等待鋰礦的產能釋放。

  這意味著,鋰的缺口短期內難以解決,車企仍需忍受來自電池價格與供應的掣肘。然而,強勁的購買還在節節攀昇,最終都是消費者買單。

責任編輯:李可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