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上傳著一個貼子:英國環保標准測試機構Engaged Tracking以特斯拉Model S為研究對象,經過計算得出結論,Model S與英國汽車的年均排放數據幾乎一樣,兩者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是1.5噸。另外該機構研究了寶馬電動車BMW i3的排放情況,發現寶馬i3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3噸,比Model S少了15%。

文章說:電動車在勻速、不開空調、氣溫不太低的情況下,一度電大約可以行駛5公裡,以中國為例電廠每發一度電耗煤煤342克標准煤,加上中途的各種損耗,1度電?500克標准煤,而燃燒500克煤和500毫昇90號汽油排放的二氧化碳大體相等,以1.6昇的汽車為例,500毫昇90號汽油大約可以行駛8公裡,高於消耗1度電下電動車的5公裡,因此從能量消耗和排放角度來看,電動車反而比傳統燃油汽車的碳排放更高。

這裡的計算數據有些疑問:國家對於新建電廠的要求,超超臨界機組發電煤耗不大於272克/度電,大容量發電機組實際煤耗大致在315-325克/度電之間。據當時的國家電力監管委副主席王野平透露,2007年全國發電標准煤耗為334g/kwh。所以1度電?500克標准煤這樣的等式是不成立的。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水電發電量佔全部發電量的比重為15.6%,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8個百分點;火電、核電、風電發電量分別佔全部發電量的比重為75.1%、3.9%、5.0%,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提高0.5、0.4、0.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25%的電為清潔電力。這樣全部電力一平均,算下來每度電只有250克標煤。500毫昇汽油行駛8公裡,相當於每公裡62.5克;250克除以5公裡,每公裡為50克。明顯低於汽油油耗。
中國火電中還有一部分天然氣發電,其污染也小於煤炭。
各國的電源結構是不一樣的,2017年美國31.7%為天然氣發電,30.1%為煤電,核電20.0%,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9.6%,30%為清潔電力。英國的天然氣發電則佔60%。

其實這樣的所謂研究早就有人在做。2017年11月12日,《每日郵報》報道,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電動汽車對環境的影響可能要大於燃油汽車。但是該報道指出:電動汽車造成污染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問題來自發電。電動汽車用戶只能利用電網給電動汽車充電。《英國能源統計摘要》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51%的電能來自火力發電廠,環保的核電佔21%,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低於25%。
報道認為:雖然電動汽車排放量較低,但對電能需求的增加意味著發電廠需要使用更多化石燃料。
對這個觀點我們不能苟同。
首先煤電污染的鍋不能讓電動汽車背,電動汽車使用的電力,同每個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電是一樣的,為什麼把煤電污染的責任推到電動汽車身上?難道每個使用電力的人都沒有責任嗎?中共十九大報告把能源工作納入綠色發展體系,提出要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壯大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國家能源局明確:『穩步推進陸上風電項目建設,加快推動海上風電和分布式風電發展,有序推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分布式能源發展。』2017年7月21日,國家能源局官員介紹:上半年,各類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3700萬千瓦,約佔全部電力新增裝機的70%左右,這說明了我國能源結構調整速度進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已經進入了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所以,即使需要為電動汽車增加發電能力,新增裝機將以可再生能源為主。
其次,電動汽車可以利用谷電充電,完全不用增加發電量。由於夜間用電量少,造成了電力的大量損失,減少波動可以采取兩種措施:高峰時盡量減少用電、甚至給電網充電(削峰),低谷時鼓勵用電(填谷),特別是鼓勵那些具備儲能功能的電器。
今年2月7日,國際環保公益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在京發布《電動汽車儲能技術潛力及經濟性研究》報告,指出:電動汽車本身可以成為規模可觀且經濟高效的儲能資源。電動汽車可通過有序充電、V2G(電動汽車聯網)、電池更換、退役電池儲能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參與電力系統的儲能運行。在四類電動汽車儲能模式中,有序充電成本最低,V2G儲能應用潛力最高,電池更換儲能靈活度最高。若2030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量分別達到10億千瓦,電動汽車儲電容量完全可與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形成協同,助力電網吸納不穩定的風能和太陽能。隨著電動汽車規模不斷提昇以及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技術日益成熟,電動汽車可依托分布式儲能、智能網聯等技術與模式創新,與可再生能源一起構建新一代經濟高效的智慧能源系統,帶動中國能源工業整體變革。
傳播中的一些觀點,可能是某些利益集團的小伎倆。以碘鹽為例。
我們一直在食用碘鹽,據說『我國大多數居民的飲用水碘含量為每昇5微克及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食用碘鹽,不能滿足人體每天對碘的需求』。但有報道說:作為濱海城市,深圳人的食物中本來就富含碘,食用加碘鹽會破壞甲狀腺的功能,直接導致其發生病變。很多來自內地的健康人士在廣東生活數年,就莫名其妙地患上甲狀腺疾病,某單位一次體檢下來,甲狀腺疾病者竟然高達30%。在身心遭受痛苦之時,他們還被迫吃加碘鹽,以至於病情雪上加霜。『你想吃非碘鹽,還只有拿到了致病的診斷書纔能買到。如果不是作者的親歷,人們一定會以為是哪個人編出來了童話故事或者笑話段子。』『一千萬人缺碘,利益集團讓十三億人民吃碘鹽,體內碘超標,有百分之三的人引發甲狀腺結節病變,術後終身服用進口藥。』
去年5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公開征求意見稿)不再強制加工食品使用加碘食鹽,要求各地切實采取措施,防止碘攝入過量,不得擅自對人群采取除加碘食鹽以外的其他群體補碘措施。
『電動車反而比傳統燃油汽車的碳排放更高』這樣的觀點是哪個利益集團在反復推送呢?
其實,中國發展電動汽車還有一個考慮,就是能源安全。本世紀初,有機構預測: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4.5億噸--6.1億噸,而國內生產只能供應1.8億噸--2億噸,進口依存度將達到67%,2030年將達到70%。50%的依存度被認為是石油進口的安全線。因此,有關部門希望通過節能減少一部分石油消費,通過發展電動汽車再減少一部分石油消費。
2009年,中國淨進口原油1.99億噸,原油進口依存度首次超過警戒線50%,達到51.29%。2017年我國消費石油5.7億噸,進口4.2億噸,首次超過美國,進口依存度達到72.3%。
中國的石油進口,中東地區佔51%,非洲佔24%,伊朗佔11%,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佔13%,有80%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東南部最窄處僅37千米,是名副其實的咽喉,也是中國的能源供應『生命線』。由於馬六甲海峽的地位重要,美國一直渲染馬六甲海峽面臨著嚴重的海盜和恐怖主義威脅,以借此介入馬六甲海峽。美國還一直宣揚南海『航行自由』。
最近,特朗普威脅:在今年11月4日之後禁止各國進口伊朗的石油,如果哪個國家敢違背這一條例,就制裁哪個國家。這對伊朗來說絕對是致命的消息,對中國來說也不是好消息。
在這樣的時點,推出『電動車反而比傳統燃油汽車的碳排放更高』這樣的觀點,是誰在配合誰呢?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暴雨驟風天氣頻至 阿城區城管部門及時排險2021/08/30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進一步加強文藝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設
- 防止未成年人沈迷網游新舉措出臺
- 『釣魚』斂財!揭『演藝練習生』招募亂象
- 我國將建立實施北斗基礎產品認證制度
- 悄然離世的羅格,是怎樣的奧林匹克『掌舵人』
- 日本學者駁斥西方關於新疆的歪理邪說
- 秘魯發生兩船相撞事故至少11人死亡
- 日本多名教師染疫 曾帶學生觀看東京殘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