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騰訊、小米、樂視這類大的互聯網公司紛紛做起了行車記錄儀,他們是怎麼想的?
事情得從昨天的樂視發布會聊起。
昨天,樂視發布了一款價格299的行車記錄儀。和車機手機互聯、雲平臺、TSP等等概念相比,這個叫做1S的記錄儀看起來並不高大上,甚至有些不搭。但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這或許是能最早體驗到的樂視車聯網產品。
價格或許是唯一優勢
談產品前,先用幾個關鍵詞介紹一下樂視行車記錄儀的功能:WiFi直連、藍牙遙控器抓拍、分享、直播、ADAS等。不過這些功能目前已經常見了,樂視算不上是“獨創”。
外觀上,個人覺得樂視行車記錄儀並不算好看,渦輪造型看起來甚至有些“過度設計”。而現在,簡約風格顯然更受人歡迎,也更適合搭配不同的汽車內飾。在發布會現場,見過真機的小伙伴表示做工和質感都有很大提昇空間。
但是當299元的售價搭配安霸A12芯片的BOM清單成本被公布的時候,顯然還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畢竟目前整個行車記錄儀行業內采用安霸A12方案的(行業內頂級芯片),還沒有這麼低價格的產品。深圳相關業內的小伙伴也表示,299元的售價必然賠錢。除此之外,樂視還和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保驫車險達成了合作,如果在樂視車聯的平臺購買車險,就可以免費獲得行車記錄儀硬件。

綜合來看,樂視行車記錄儀在價格上的確有優勢(同等配置或價位),但在功能、設計等方面並不算優秀。由於利潤率的問題,樂視也很難通過線下渠道進行銷售。樂視品牌形象對於車載產品的銷售有多少推動作用,還需要驗證。
硬件不掙錢,那圖什麼?
在行車記錄儀上,樂視延續了一貫硬件不掙錢的風格。不過大家都懂,硬件不掙錢,肯定有別的所圖。
在這件事上,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大公司”發布過的行車記錄儀,例如騰訊的“智能行車記錄儀”產品——騰訊神眼;小米發布的小蟻行車記錄儀;360行車記錄儀等等。這些產品往往並不依靠硬件掙錢,有的售價甚至比成本要低。騰訊神眼的眾籌價格為799,但實際成本據說超過了1300元。

他們這麼做,顯然不是人傻錢多的體現,反倒是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騰訊神眼發布的時候就確定不會大量推向C端用戶,更多的是向B端展示自己在車聯網、ADAS方面的研發實力。而且騰訊車聯本身就已經和主機廠有合作,肯定也會有進一步合作的需求,而ADAS恰恰代表了未來駕駛模式發展的方向。
小米發布小蟻行車記錄儀,有配合小米整個智能家居布局的考慮。而360作為最早發布行車記錄儀產品的“大公司”,應該更多是出於建立全方面的安全體系品牌形象的考慮。
回頭來看樂視行車記錄儀,硬件也必然也是為了配合核心業務。很多人都了解樂視生態的核心是內容,這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對外傳達的信息。但樂視行車記錄儀本身沒有聯網功能,因此直播等形式都需要依托手機實現。
手機端是樂視視頻生態的巨大入口,一旦用戶在手機上使用了樂視的產品,也就必然會進入樂視所謂的“生態閉環”。樂視腦海中的行車記錄儀用戶,也必然會是樂視手機、樂視視頻的生態用戶。接下來,你就會不知不覺被“生態”倆字所淹沒。
所以“大公司”做硬件,多數不會指著單類硬件去掙錢(苹果這類不在我們討論范圍)。畢竟相比於自家的主力業務的盈利能力,硬件利潤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反倒是通過這類普及性的硬件,吸引更多用戶進入核心產品圈,纔是他們最終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