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東北網汽車 > 汽車資訊 > 調查 正文
為什麼美國人自己都不修車了?
2016-03-17 15:06:48     作者:     來源: 搜狐網     編輯: 張璐

 

 

  汽車早不是這個國家創新最酷炫的前沿,互聯網纔是。年輕人發現,如果把精力投注在網絡上獲得的價值實現更多、更好,那麼為什麼不去做別的,而要把時間“浪費”在車庫呢?

  

  年初,我去美國參加CES展,碰到了網友Samuel,這個英文名字如果翻譯成中文就是塞繆爾。

  塞繆爾是中國人,在美國待了好多年,原先在一家中國上市公司的美國分公司工作,現在已經投身創業海洋,他對美國的汽車情況很了解,因為一直做和汽車有關的生意。

  塞繆爾和我分享了很多美國當下汽車領域發生的有趣事情,其中之一就是,美國的年輕人不再修汽車了。

  我們國內的汽車產業人士談到中美汽車文化比較時,都會經常說美國人對汽車很熟悉,因為他們是會修汽車的,車庫文化非常發達。

  我們用這個理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二手車發展不好,因為普通消費者看不懂啊;我們用這個理由解釋了,為什麼出現了上門維修這個特別的業態,因為普通消費者不會修啊;我們用這個理由解釋了,為什麼4S店可以以次充好,因為普通消費者容易懵啊。

  中國人不會修車,已經成為解釋中國汽車領域問題的“主體思想”,沒有什麼問題是主體思想解釋不了的。

  關於車庫,我們能想到的最牛逼車庫,就是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一起開發苹果電腦的車庫。車庫顯然對喬布斯影響極大,就像《西游記》對我們一樣。

  在艾薩克森的《喬布斯傳》中,喬布斯回憶他的養父,在他小時候父子間的重要交流,就是父親帶著他去淘汽車配件。

  喬家一個重要的生活來源,就是孩子他爸把二手車翻新獲得的收入。雖然,喬布斯本人的動手能力很弱,動嘴能力很強(當然,背後是動腦能力)。至少在他們這代人裡,還是受到修車文化熏陶的。

  也就是說,如果喬布斯正常發展,他應該在車庫裡裝配汽車,而不是裝配電腦。後面,他對汽車產生興趣,會考上密歇根州的凱特琳大學(這是一家主要由汽車公司資助的大學),畢業後在通用汽車找份工作。

  然後,老趙在跑通用新聞時,某個發布會上,輪到通用汽車講發動機的人來掰齒一通,有一個產品規劃部的負責人喬布斯出現在了老趙面前。我們相談甚歡,結束時喬布斯掏出諾基亞的N95,和我自拍了一張合影。

  “趙,你用過諾基亞嗎?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好用的手機了吧!”喬布斯攥著手機,感動地說道。而我默默望著他,尼瑪,這就是底特律版傷仲永吧!

  關於車庫的另一個經典故事,來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老爺車》,我勸大家把電影原聲帶也好好聽聽,棒到你寧可少吃一頓火鍋。

  片中,男主人公是捍衛美國傳統價值的老家伙,他偏執地喜歡他的1972年款的福特車,而他兒子買了一輛豐田漢蘭達。至於街上更年輕孩子,他們根本沒心思管車或者文化,他們就在意冰毒和大麻。

  漢蘭達是他肥胖,禿頂、庸常、陷入中年危機的兒子的隱喻。而老爺子就在車庫裡,擺弄堅硬、過氣、孤獨、憤怒而不失優雅的老福特,這就是他的汽車界映射。

  《老爺車》中反映的美國汽車文化,與當下的情況相似,年輕人不再願意親近車庫,不願動手修車。

  老趙總結原因如下:

  1.從汽車本身看,的確越來越難修,電子器件比喬布斯父輩那時(上世紀70年代)大幅增加。你在車庫裡面,用扳手修一個ACC自適應巡航看看?你修一個氙氣大燈看看?

  2.汽車質量越來越高,在相對長的生命周期中,汽車不怎麼壞了。如果大家看看JDpower的汽車可靠性排行榜的歷史沿革會發現(如圖,2013年中國新車質量報告),汽車暴露出的問題數量越來越少,現在冠軍選手(例如保時捷、雷克薩斯這種),每千臺車前3年,總共只暴露90個左右的問題。

  2013年中國新車質量報告

  3.汽車更換的速度越來越快,上世紀80年代開始,融資租賃手段大規模進入新車銷售。用戶通過融資租賃手段,僅僅拿到新車使用權,用上兩三年就可按照一定殘值退給廠商,置換新車。這個周期非常短,車子還沒到經常出毛病,需要修的程度。

  4.互聯網地滲透,產生了很多新的維修業態,讓車輛維修這件事,可以匹配到更加便宜、有效率的資源。

  5.最後,汽車早不是這個國家創新最酷炫的前沿,互聯網纔是。年輕人發現,如果把精力投注在網絡上獲得的價值實現更多、更好,那麼為什麼不去做別的,而要把時間“浪費”在車庫呢?

  美國同學的確車是“修”得少了,不過,我們不能因為泰森老了,就覺得我們也能像葉問一樣扁他,說到底人家還是泰森。

  美國汽車文化依然強大,只是其中類似家庭責任的苦哈哈地“修”少了點;包含享受的,趣味盎然地“玩”多了點,比如“改裝”“賽車”之類。

 

QQ:14666938 聯系電話:0451-8711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