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法規將重塑汽車後市場格局:汽車4S店壟斷地位被削弱;夫妻店、街邊店迎來公平競爭時代;連鎖快修、規模維修店或迎發展機會——大慶汽車後市場誰將是最大贏家
東北網2月17日訊從元月日起,三個與汽車後市場相關的法規相繼生效,它們分別是:新修改的《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汽車零部件的統一編碼與標識》國家標准以及《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
所謂汽車後市場是指,消費者買車後所需要的一切服務。也就是圍繞汽車售後使用環節中各種後繼需求和服務而產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動。
記者發現,三個法規都與汽車後市場直接相關,尤其是針對4S店壟斷以及維修保養企業信息不公開、使用不合規零配件等車主最關心的問題分別給予了規范。
2015年,大慶新車銷售量大減,有業內人士估計,全年4S店新車銷售量大約下滑30-50%,如今,幾個新法規都指向了4S店的壟斷式經營,以4S店為主導的汽修行業醞釀著新的變局。大慶汽車後市場,誰能笑到最後?
新法規招招劍指行業壟斷
汽車後市場,是以4S店為核心構建的服務體系,這個體系涵蓋了:新車銷售、配件供應、售後維修保養、信息反饋4個方面,在國外是一種非常先進的體系,不過隨著我國汽車產銷量的走弱,汽車後市場時代到來,這個體系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大慶萬加汽車維修養護中心經理王建國告訴記者,近年來,4S店服務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過高的維修費用、過高的配件費用廣受車主詬病。為規范汽車後市場,培育規范競爭的市場環境,2015年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制定了三個法規,它們都是從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
第一個是修改後的《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廣大車主關注的內容主要有三項:
首先,車主有權自主選擇維修經營者進行維修、保養,除汽車生產廠家履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汽車質量“三包”責任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車主到指定維修點維修、保養。
其次,托修方、維修經營者可以使用同質配件維修機動車。所謂“同質配件”,是指產品質量等同或者高於裝車零部件標准要求,且具有良好裝車性能的配件。
再次,機動車生產廠家在新車型投放市場後6個月內,有義務向社會公布其維修技術信息和工時定額。這就意味著除汽車4S店之外,以往車企秘而不宣的修車“葵花寶典”,普通汽修企業也可以名正言順地拿到。
第二個是國家標准委於2015年9月11日批准發布的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等單位起草的GB/T32007-2015《汽車零部件的統一編碼與標識》國家標准同時實施。
第三個是汽車維修信息將強制免費公開,元月1日實施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將建立我國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制度,打破技術壟斷,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三個法規在法律層面上,已經“定點清除”了4S店壟斷維修市場的障礙,4S店、規模維修企業以及街邊店、夫妻店迎來了公平競爭時代,那麼,大慶汽車後市場時代市場如何變化?將會走怎樣的發展思路?哪些企業將會迎來發展良機?
維修保養行業經營業績下滑
在三個法規同時“劍指”維修行業4S店壟斷經營、服務不透明、價格偏高的當下,大慶汽車維修保養行業整體經營狀況如何呢?
對此問題,甲客一站式汽車生活館總經理鐵山告訴記者:“目前可以說是非常不樂觀!根據我們去年對全市維修保養行業的調查顯示:全市467家汽車維修保養企業,包括4S店、連鎖快修、規模維修店以及街邊店、夫妻店中,賠錢的佔80%,另有9%屬於‘微盈利’,剩下10%左右纔是賺錢的。”
這樣一份“成績單”的確可以用“慘烈”來形容。據鐵山估計,去年全國范圍內倒閉的汽車維修保養企業,總數應該在2萬家左右,今年可能還要有接近一半的企業關門。隨著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汽車後市場時代行業“大洗牌”纔剛剛開始。
大慶萬加汽車維修養護中心經理王建國是我市資深業內專家,從1998年就職於大慶第一家東風雪鐵龍標准4S店開始,歷任我市幾大品牌4S店的高管,去年,他主動從4S店離職,成立了自己的規模維修企業——大慶萬加汽車維修養護中心。
王建國認為,4S店服務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行業整合勢在必行,未來,只有方便消費者、服務有保障、真正為消費者著想的企業纔有生存空間。
他說,我市4S店的發展高峰期在2002-2005年,高峰期全市擁有各類汽車4S店64家。不過,隨著汽車市場大環境的惡化,如今,4S店僅剩40多家了。
4S店雖然看上去“高大上”,但是過高的運營成本在如今這個市場環境之下就如同“泰坦尼克號”一樣,即使已經看到了前面的“冰山”,想要調整方向也有心無力。
鐵山舉例說,寶馬4S店原來150人的員工隊伍,如今只剩下80人,問題是,裁員只是在省錢,如果沒有思路,也是難以挺過市場“寒冬”的。
“說句不好聽的話,即使是資產已經幾個億的店面,如果在經營模式上不能創新,不能與時俱進,在2016年說倒掉也不是沒有可能。”鐵山說。
4S店是如何走到今天這種境地的呢?4S店真的是積重難返,沒有翻身機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