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汽車  >  汽車資訊  >  觀點

有必要肅清汽車界的『高通現象』

2015-04-08 09:13:58  東北網汽車頻道

作者:    來源:騰訊汽車    編輯:趙垚

 

  高通反壟斷案是IT通訊領域的案子,與汽車行業有關系嗎?沒有直接關系,但是這個案子對我國汽車產業的警示意義太大了。

  從對高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上看,收取不公平的高價專利許可費,搭售、要求免費反許可,在基帶芯片銷售中附加不合理條件等,這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高通反壟斷案引人關注的地方有兩點,一是處罰金額高,60.88億元創了我國反壟斷處罰金額的紀錄;二是處罰焦點,高通要求購買其芯片的企業將自有專利進行免費反許可。

  從高通的壟斷行為延伸開來,我國汽車產業存在這個現象嗎?很多汽車界人士以太敏感為由,避免回答這個問題,我國汽車企業合資公司眾多,如此看來,很可能也存在高通現象。如果存在,就有必要肅清汽車界的高通現象,促進我國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高通壟斷的焦點

  高通在通訊芯片市場佔有絕對的壟斷地位,業內設備商都繞不開高通的專利,專利壟斷地位為高通帶來豐厚的利潤,有資料顯示,高通70%的淨利潤來源於收取的專利許可費。

  高通的專利壟斷地位也使得高通具有很強的市場話語權,並為所欲為地使用他的話語權。高通在專利授權協議中約定購買其專利產品的中國企業將自身專利免費反許可給高通,並不得利用這些專利起訴高通的其他被許可人。

  高通要求的專利免費反許可范圍惠及高通全部客戶,國內的華為、中興通訊等企業購買了大量的高通基帶芯片生產手機,似乎華為、中興通訊都是受益者,其實不然,這導致國內手機企業的專利價值為零,極大地削弱國內企業的研發積極性及持續發展能力。最終導致國內通訊設備生產企業始終依賴外部的專利技術,沒有自身的技術積累,難以成長壯大。

  高通要求的專利免費反許可,既鞏固了自己的市場壟斷地位,又能夠控制住其他企業成長,避免威脅到自己。

  汽車界可能存在高通現象

  我國汽車合資已有30年歷史,這麼些年的合資經歷,大家都知道了幾個事,一是合資公司的車型基本上都是外方提供;二是外方掌控了關鍵技術,形成了某種程度的技術壟斷;三是外方利用自己技術壟斷優勢收取了高額的專利費。

  徐明天先生在《中國生產一個國外車型專利費10億美元》一文中說,相關人員介紹,你要在中國生產銷售一個國外車型,先交10億美元專利費,如果生產10萬臺,每臺專利費就是1萬美元。

  楊再舜先生在《中國汽車近半利潤被合資外商攫取》一文中說,除去要支付給德國大眾公司的兩萬多元品牌和專利費外,德國佬還要拿走一汽-大眾百分之五十的利潤。

  以上二位先生文章中說的是否真實,我們不要太過於較真了,但是,外方收取了高額的專利費卻是不爭的事實。

  筆者試圖就這個問題求證汽車界人士,很多人以此話題較敏感為由拒絕表達意見,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汽車界可能確實存在高通現象。

  外方有技術優勢,收取專利費理所應當,據說,外方的專利費是按照整車收取。有資料顯示,一輛價格20萬元的合資汽車,僅技術轉讓費就佔到9%,大約為1.8萬元。外方對暢銷車型要求收取的專利費用可能會更高。

  但是,一輛汽車只有外方的專利,根本不可行,合資公司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發,貢獻了很多專利,纔讓這些車型成為暢銷車。也就是說,一輛合資汽車並非所有的專利權均屬於外方,國內企業研發的專利反許可價值為零,這有點類似“高通現象”。

  以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為例,這家技術中心是通用汽車和上汽集團共同合資設立,負責開發上海通用的所有車型。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網站進行專利查詢,可以看到以“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為專利權人的專利共1484條。

  如此看來,上海通用的那些暢銷車型,合資公司也貢獻了大量專利,但是,這些專利如何計算價值?這是企業內部約定,外人不得而知,但是,通用汽車收取了合資公司的專利費。合資公司的反許可價值是否為零?如果為零,那麼就存在高通現象。

  汽車界的高通現象需要引起重視

  汽車界很可能存在高通現象,如果存在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表面上看,中方與外方各佔合資公司50%的股權,雙方地位平等,其實不然,外方一直牢牢掌握著合資企業的實際控制權,不是簡單的各佔50%股權所體現的,外方正是利用了相似的高通方法取得合資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並且長期掌握這種控制,不消除這個高通現象,中方難以獲得實際利益。

  首先,合資公司需要重新審視外方的專利費用,外方提供了專利技術,理應收取專利費用,但是合資公司的專利如何計算價值?中方提供的專利技術如何計算價值?這些問題都需要重新思考,尤其是中方需要思考。

  其次,合資企業的中方需要積極行動。高通反壟斷案之所以最後出現這樣的結果,中方企業積極行動是一個重要因素,沒有中方企業積極提供證據,最後的判決高通也不會那麼服氣,判決後,高通表示不上訴。

  最後,政府部門也應該主動重新審視汽車產業的合資合作條款,畢竟,汽車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這個產業的健康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很大的意義。

  高通反壟斷案已經結束,帶給汽車界的思考也許有很多,但是這點更要引起重視,如果我國汽車合資領域存在高通現象,那麼就有必要肅清,確保我國汽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汽車頻道 主編:馬冀 責任編輯:趙垚 QQ:172542749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