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勢洶洶的專車服務,不少城市正准備啟動約租車市場。近段時間,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交管部門正在研究啟動約租車市場。而早在去年3月14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提出2016年前至少再投入1萬輛出租車,而其中第一批投放的“約租車”有可能就來自於這1萬輛出租車指標。
什麼是約租車?顧名思義就是只接受預約而不能在街頭揚招的出租車。此前北京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透露,專車有市場體現了部分民眾的需求,所以在研究投放約租出租車,來應對中高端需求。盡管約租車在中國還不為人所知,但是在很多國家並不是新鮮事。一個可供佐證的數據是,紐約市現在馬路巡游的出租車數量為1萬多輛,但約租車卻超過4萬多輛,約為傳統出租車的三倍。
到目前為止,中國並沒有約租車這一單獨存在的業態,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不存在約租車,很多城市如上海已經有了非常發達的電召系統,早在幾年前這些出租車就已經配備了GPS系統供出租車公司調配運力,可以隨時滿足乘客的需要。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妨說中國的出租車是巡游車和約租車合二為一。
既然這種業態事實上早已存在,那為什麼政府還要另起爐灶再推約租車呢?直接的原因就是來自於專車的挑戰。由滴滴和快的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推出的“專車”服務,通過發放優惠券這種簡單而粗暴的方式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在短短幾個月內風靡全國,對傳統的出租車公司經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甚至有不少城市的出租車在近期發生停運事件,把矛頭直接對准專車,認為是專車導致了出租車生意難做。
而不少城市的交管部門甚至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認定專車“違法”,甚至將其以黑車進行處罰。嚴格來說,那些車輛從租賃公司獲得、駕駛員由勞務公司提供,並且以四方協議形式運行的專車並不是“黑車”,而是一個汽車租賃協議,只不過把原來租車的計算單位從“天”改為“分”,他們之所以能夠以分鍾為計價單位,很重要一點就是依賴於移動互聯網的計算方式。
此前我在《出租車公司為什麼乾不過個體戶》一文中說,“由於車輛以及司機的相對難以移動,在過往汽車租賃行業,最短的時間為日租。而專車的出現,則打破了日租的形式,時租能使車輛在完成一個任務之後即奔赴下一任務,充分盤活閑置車輛,提高車輛使用率,降低閑置率。由於提高使用率,對於只用一趟車的人而言,大大降低了價格。”以滴滴為代表的互聯網專車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搶佔市場,是由於他們使用了移動互聯網技術,讓乘客和車輛之間的信息更加匹配,運營效率極大提昇;同時必須注意的是,支付手段的變化,使得公司對出租車司機的管理成為可能,大幅度提昇了服務水准。